小细胞肺癌占新发肺癌的10%~15%,侵袭性高、生长迅速、容易耐药、转移较早,其发病与严重吸烟史密切相关。目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化疗及放疗,临床上各类靶向药物方案或免疫治疗药物与化疗联合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无药物获批。
由于小细胞肺癌进展迅速,仅有约5%的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并完成手术治疗,因此整体来说,放疗及化疗仍是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对于化疗敏感,但化疗后容易发生耐药或复发,因此怎样通过改善治疗方案或研发新药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扛起治疗大旗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且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临床分期Ⅰ期且纵隔淋巴结未受侵犯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限制性较强,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仅有约5%的患者能够早期发现并完成手术治疗。
放疗适用于手术后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及作为无法手术患者的局部治疗方案,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放疗难以应对全身病灶,且需要考虑患者身体组织受到的累积剂量,治疗次数有限制。因此对于广泛期及复发患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最重要的全身治疗手段仍是化疗。
小细胞肺癌是一类对化疗高度敏感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一种易发生耐药或交叉耐药的癌种,同一化疗方案可能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耐药,需要更换后线治疗方案。国内权威的CSCO指南中,小细胞肺癌一线Ⅰ级推荐使用依托泊苷+铂类或伊立替康+铂类的化疗方案;二线Ⅰ级推荐使用拓扑替康或发生耐药6个月后复发则使用原方案,Ⅱ级推荐伊立替康/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依托泊苷/长春瑞滨/替莫唑胺/异环磷酰胺;三线级以上推荐参加临床试验。
如何应对化疗后的耐药情况,仍然是小细胞肺癌化疗药物临床研发的重点。
米托蒽醌:比多柔比星心脏*性更小的蒽环类化疗药物
米托蒽醌与多柔比星(阿霉素)同属于蒽环类药物,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这一类化疗药物的特点在于,它们能治疗的癌种比其他任何类型的化疗药物都要丰富,同时疗效较好,是目前最有效的化疗方案之一。适用蒽环类药物的癌种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和肺癌等。
盐酸米托蒽醌结构图
尽管疗效较好,但蒽环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心脏*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除心脏*性外,蒽环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还包括骨髓抑制、呕吐和脱发等。
米托蒽醌是蒽环类药物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将氢键插入脱氧核糖核酸(DNA)中与其交联并引起链断裂,米托蒽醌能够干扰核糖核酸(RNA)的合成,对增殖中的细胞产生有效的杀伤。
与多柔比星相比,米托蒽醌的心脏*性较小,安全性更好。其抗肿瘤活性与多柔比星相当或略高,同时明显高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甲氨喋呤、长春新碱和阿糖胞苷,且抗瘤谱广,可用于多个癌种的治疗。米托蒽醌与很多常用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与多柔比星只有部分交叉耐药性。
目前,米托蒽醌治疗包括淋巴瘤、乳腺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更高、生存时间更长
一项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共纳入例患者,其中98例患者接受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例患者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其结果显示,接受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为63%,达到临床缓解所需的中位治疗时间为35天,中位总生存期为天;而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的患者,缓解率为53%,达到临床缓解所需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2天,中位总生存期为天。
乳腺癌:单药使用与三药组合疗法疗效相仿,患者承受治疗痛苦更少
一项发布于第36届ASCO年会上的研究结果显示,米托蒽醌单药治疗,对于高危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的组合治疗方案。
研究共纳入例高危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Brunner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其中接受米托蒽醌单药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3.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天,患者改良Brunner评分提升了3.39分;接受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组合方案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4.0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天,但患者的改良Brunner评分平均降低了1.41分。
换句话说,采用米托蒽醌单药治疗的疗效与三药组合化疗方案的疗效相似,但患者在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包括呕吐、脱发及其他*性反应更少。这一结果显示了米托蒽醌在提升疗效与减轻*性反应方面的潜力。
而经过改良的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的疗效比盐酸米托蒽醌更好,同时造成的心脏*性更轻,治疗效果更加值得期待。在使用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晚期乳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NCT)中,采用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组的整体缓解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50%;采用盐酸米托蒽醌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30%;且采用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的心脏*性较低。
国内研究结果:联合用药方案在多个癌种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效果
在我国进行的研究中,应用米托蒽醌+甲氨蝶呤+氟尿嘧啶(MxMF方案)治疗乳腺癌,整体缓解率为52.7%。
采用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MxOP方案)治疗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整体缓解率达到81.7%;治疗29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整体缓解率达到31.0%。
同时,在膀胱癌、卵巢癌、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间皮瘤的治疗中,米托蒽醌治疗方案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手术困难、靶向治疗乏力,放化疗仍能扛起治疗大旗
除了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等特点以外,小细胞肺癌还被称为靶点的“荒原”,靶向治疗困难重重。
目前的非小细胞肺癌指南中推荐检测的靶点数量达到12种,每一种靶点的对应药物或在研药物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但小细胞肺癌的突变率非常低,如非小细胞肺癌中突变率能达到30%的EGFR突变型,在小细胞肺癌中仅有4%左右的突变率。
再这样的前提之下,放疗以及化疗的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对于放疗无法有效治疗的晚期及广泛转移患者,一种可靠的化疗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接受含铂类化疗或放化疗方案系统性一线治疗3个月后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启,正在招募患者,这部分患者可以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或将病历资料发送至全球肿瘤医生网临床招募中心邮箱(doctorjona
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