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早期误诊的病例,是我们院长亲戚,还好是远房亲戚……
伪装成肺炎的癌细胞
这是一位女性,72岁,有哮喘史20多年年,最近咳嗽1个月,间断发热,白细胞1.2万,肿瘤标志物无增高,胸部CT如下:
右肺中叶白色斑片影,边界不清,里面可见充气支气管影(图3红箭头),结核病人发热、白细胞升高,考虑右肺炎症,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
病人使用抗生素治疗10天后,咳嗽明显减轻,也不发烧了,复查CT病灶缩小:
抗生素治疗有效,提示炎症,这是个好现象。但病灶尚未完全吸收,我们建议老人1-2个月回来复查一次CT,以免有“坏蛋”隐藏在炎症病灶里面。
很遗憾,老人2个月的时候没回来,一直到2年后才因为胸膜、咳嗽加重、胸痛回来复查了CT,已经转移了:
从CT片上我们能看到,原来的右肺白色阴影增大了,而且双侧肺脏出现上百个小白点,这是癌细胞转移形成的小结节,提示晚期了……
老人这种肺癌,属于黏液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肺腺癌类型,大约占所有腺癌的2%,女性更常见一些。
肺黏液腺癌,癌细胞会伪装,早期误诊率高
这种肺腺癌早期不像坏蛋,主要有两种CT表现:1.磨玻璃小结节或者磨玻璃影,像普通炎症;2.光滑实性小结节,像良性结节。我们下面举例说明:
1.伪装成肺炎的早期黏液腺癌
下图是一位中年男子,咳嗽发现左肺磨玻璃影,单从CT片上看,甚至无法鉴别新冠肺炎。
这种磨玻璃状的早期肺癌很有迷惑性,跟炎症不好鉴别,但抗炎治疗后不消失,并且会缓慢增大、密度增加,周围还可以出现气腔播散灶,出现上面那位老人的表现。
所以防范这种磨玻璃状肺癌的最有价值的办法,就是抗炎治疗后短期随访观察,避免漏诊。短期随访不会耽误治疗!
2.伪装成“良性结节”的黏液腺癌
下图是一位老年女性,体检发现右下肺实性小结节,边缘很光滑,跟肺内淋巴结不好区分,但一年后复查CT明显增大:
所以对于首次发现的肺结节,即使貌似忠良,也必须随访观察,尤其是中老人群体。当然大家也不要过度惊慌,这种类型的很少见!单发光滑肺结节中,还是良性的多,提倡随访观察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生美满,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好一点,多活几年,享受太平盛世,对肺结节谨慎一点有好处。
晚期黏液腺癌,是什么样子呢?
通常会有两种进展方式:磨玻璃影增大、肺结节增大,出现转移征象。这是因为黏液腺癌的癌细胞会分泌黏液,在周围肺泡腔隙内形成黏液湖,疏松的癌细胞脱落后会自动学会游泳,随波逐流,发生周围播散。
上图是一位黏液腺癌病人的病理切片,深蓝色斑点是癌细胞,一片一片的粉红色区域就是分泌的黏液,像一个个湖泊,里面漂浮着一些零散的癌细胞,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漂流,转移扩散,就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磨玻璃影增大,双肺转移
如下图这位病人,咳嗽、咳大量白色泡沫痰,CT发现晚期肺黏液腺癌,癌细胞在双肺四处扩散转移,形成多发磨玻璃影,内部可见像“枯树枝”一样的支气管充气征,还有一些小空洞、空腔形成:
2.结节增大,转移征象
如下图这位病人,右下肺结节增大侵犯胸膜,引起胸痛和胸腔积液(癌性胸水),还有多发胸膜结节状转移(右图箭头),甚至远处转移;增强扫描结节呈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一些没有强化的黏液成分,说明这不是一个实性结节:
这种时候常常就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了。
肺黏液腺癌早期误诊率高
据浙江舟山肺癌多学科研究中心曹捍波教授介绍,他们统计了-年共35例病理确诊的肺黏液腺癌,首次CT检查就确诊的仅19例,误诊为良性的有9例,还有7位病人无法明确良恶性,需要随访观察确认,或者穿刺病理诊断。
而从预后来说,肺黏液腺癌恶性程度比普通腺癌要好一些,早期发现可以治愈!所以对于貌似良性的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如果医生推荐随访观察,一定要听从建议,不要把癌细胞养大。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