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等待着,
等待着明天天气转暖,
等待发放贷款,
等待着那些该死的股价回转...
——汪峰《等待》
01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热议话题:“等_______时,我就幸福了。”
在众多回复中,有人感慨等有钱了就幸福了,有人笃定等结婚了就幸福了,还有人憧憬着等升职了就幸福了。
而将我一击而中的,是一位网友的回答:“不等的时候,我就幸福了!”
是啊,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总想着等有钱了,等有空了,等下次,等将来,等以后...
可是生命比我们想象中更脆弱,而时间也远比你以为的更残酷。
在《德卡先生的信箱》中,有这样一段话:
漂亮的衣服等等再穿,好玩的地方要准备好了再去……总把希望寄托在以后,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原来是我疏忽了,哪有那么多未来啊,有的只是现在!
人想太多很累,后悔之前更累。
此时此刻就是永远,此时此刻就是一切。
02
年,一部催泪的公益广告上映。
小时候,她总是这样对你说:
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当你考上大学,她又说:
等到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当你结婚时,她说:
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有了孩子,孩子对她说:
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
你总是这样说:
妈妈,等我...,等等,再等等啊.....
直到有一天,她再也等不了了...
正如龙应台所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总有一天,父母会离我们而去,再回想这些逝去的光影,你是否会有悔恨和不甘?
如果把我们的一生设定为75年,也就是个月。
在一张A4纸上画一个30X30的表格去体现,每个格子代表你人生的一个月。
每过一个月就把小格子涂上颜色,你的人生就呈现在这张白纸上。
你会发现时光真的很短暂。
你可以清楚地计算出陪伴父母的时间。
假设父母年龄50岁,
12*50=(月)
那么他们的人生A4纸是这样的:
如果你天天和他们见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这样:
如果一个月见两次面,你能陪伴他们的时间是这样的:
如果一年只见一次面,你能够陪伴他们的时间只剩这么多:
都说爱是往下传递的,父母总是更爱孩子。
而作为子女,唯一的错,不是不够爱他们,
而是你以为会永远,
不,
是以为他们会在我们身边陪伴很久的错觉...
在日本的畅销书《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中,通过面向社会征集来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最家常的画面,让人轻易地破防。
在父亲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翻出自己小学一二年级送给父亲的“捶背券”。父亲一直保存完好不舍得拿出来用。现在我突然觉得,要是能为他捶捶背该有多好啊,哪怕只有一次。——《花不出去的捶背券》
父亲患癌症住院,已经到了晚期.想吃我上中学时跟妈妈学做的第一道菜土豆烧牛肉。买了菜回到家,我用尽全身力气开始做起了土豆烧牛肉。霎时间,我的泪水就像开了闸的水库,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菜已经做好了,泪水却还没有停下来。——《为他们做饭》
自从老妈买了手机以后,总是打电话问我怎么发短信。我那段时间工作正忙,接了几次电话就烦了。那以后,老妈没有再打电话过来。几天之后,收到了老妈的短信:“工作怎么样啊?我会发短信了!”我恍然大悟。老妈要学会发短信,就是想发给我。——《教妈妈发短信》
在父亲退休前,我提议全家一起去旅游,二老很快就去办了护照。可当父亲准备安享晚年时,查出患了肺癌。我一直安慰他等出院了,还要一起去旅游。然而,病魔却毫不留情,半年后父亲去世了。葬礼结束的那天晚上,母亲拿出了父亲的护照。打开一看,还剩三年的有效期限。我心里涌起对自己强烈的谴责,我让二老去办护照,却没有马上带他们出国旅游。——《带他们出国旅游》
这些小故事好像一个个看不见的刺,扎进我们的内心。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拼命挣钱。
想着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可以后到底还剩多少时间,我们并不知道。
从今天起,真实地为他们做一点小事,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
为他们捶捶背、做一顿饭、教他们用手机、带他们出国旅游。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着太多追悔莫及的痛苦、失之交臂的遗憾、无力挽回的心酸。
别让等待成为一种遗憾。
03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过一段经历。
高考那年,她权衡再三,放弃了理想,选择了一所综合院校的金融专业。
她安慰自己,没事儿,毕业之后还有机会。
毕业时,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她再度妥协,决定去待遇稳定的单位。
手里,却紧紧攥着原打算继续深造的学习资料。
坐进办公室,生活开始不受控制地发生着变化。
与当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结婚生子,日子流水般匆匆而过。
生日那天,看着蛋糕上插着的蜡烛,她忽然陷入了巨大的悲伤:
准备好的那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来?
茫然与恐慌在日积月累的压力中,代替了梦想与坚持。
就像刘瑜在《被搁置的生活》中写的那样: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我们逐渐忘记,任何一种追求,付出的都不是等待与准备,而是决心与代价。
总不能用一个青春的时间等待长大,
用一个成年的时间追悔青春,
用一个老去的时间害怕老去,
用一生的时间浪费一生,
成长不可逆,在最好的年华里,
就要用尽所有力气去做一件事,去爱一些人。
04
莫言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
他告诉我说,整理他太太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
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
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
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
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有的是时间。
所以,把“将来”、“总有一天”这样的字眼从生活中摒弃掉。
不要等到别人微笑了,你才对人好。
不要等到别人爱你了,你才付出爱。
不要等到孤单了才意识到朋友的价值。
不要等到摔倒了才记得别人的忠告。
不要等,因为你不知道等待要花多少时间。
人生最大的遗憾只有四个字:我本可以。
每个荡气回肠、百转千回的故事里,都或多或少掺杂了“本可以”“却已来不及”的遗憾。
万丈尘寰,各有悲欢。
愿余生,不等待、不徘徊、不遗憾。
即便热泪盈眶,依旧笑对年华,不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