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21 16:53:00
来源:拇指医药(本文由拇指医药原创,起点财经首发)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13年前的一天,一个电话打到了一位“神医”那里。这是一位年纪不大的女士,不幸罹患肺癌。电话里寥寥数语后,神医和他的学生们说:这女子肯定比较爱忧虑;肠胃也不好,有便秘;平时爱吃油炸、腌制等致癌食物。学生们当然不信。半个小时后,这位女士来了,神医一问之下,果然判断的不差分毫。在学生们惊奇的目光中,“神医”大笔一挥,写下了他开出的肺癌方子:一天3斤绿豆,甘草50克,熬水服用!这位“神医”的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年出版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书中,“神医”张悟本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他是如何用绿豆、萝卜和茄子来治好肺癌的。现在看来似乎是无稽之谈,但在十几年前,张悟本却有着大量的信众。张悟本之所以能有人信,除了善于包装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正规癌症治疗的高昂费用。年起,肺癌领域开始有靶向药在中国上市。肺癌是中国第一高发的癌种,在此之前治疗肺癌只能选择化疗和放疗,而靶向药物无疑给了患者疗效更好的用药选择。但为什么在靶向药上市已经几年后,张悟本依然能用“绿豆治肺癌”骗到患者?当时的靶向药进入中国,一个月大约要花费数万元,而且当时多数药物是全自费,无报销。而年,陕西省曾对例癌症患者做过统计,年人均医疗费用为.31元。靶向药的治疗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绝对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就算绿豆因为张悟本的推广,从4.8元一斤涨到20元,但要是真的能“吃好”肺癌,那也比靶向药便宜多了。信“神医”的人很多就是这么想的。1抗癌药,在国人的观念里这一直是高价进口药的专利。有专利的进口抗癌药物价格之所以高,除了有成本考虑,更重要是技术领先。制药企业的定价逻辑中,除了参考研发成本、市场空间、不同国家的可比价格之外,还会密切